|
|||||||||
常州市農業(yè)委員會關于印發(fā)《全市農業(yè)生產防御暴雨災害工作指導意見》的通知 常農發(fā)〔2016〕96號 |
|||||||||
各轄市區(qū)農林(業(yè))局,委機關各處室、委屬各單位: 當前,我市已經進入汛期,持續(xù)性降雨、局部暴雨等災害性天氣,給農業(yè)生產帶來了不利影響,為指導全市做好當前農業(yè)生產,最大限度降低損失,我委制訂了《全市農業(yè)生產防御暴雨災害工作指導意見》,現印發(fā)給你們,請結合本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。 常州市農業(yè)委員會 2016年6月28日 全市農業(yè)生產防御暴雨災害工作指導意見 一、暴雨災害防御技術措施 (一)水稻
一是盡快排除田間積水。當前全市水稻生產已進入活棵分蘗期,此次持續(xù)強降雨和低溫寡照天氣嚴重影響秧苗分蘗,各地要抓緊雨停間隙,突擊開好田間一套溝,疏通農田溝渠,集中力量排除田間積水,讓受淹嚴重的田塊秧尖及早露出水面,減輕澇漬危害。對淹沒時間較短的田塊可采取一次性排水,直至露田;對后續(xù)降水淹沒時間較長的田塊,在氣溫較低時可采取一次性排水,如遇烈日高溫天氣,宜逐步脫水,維持淺水層,促進恢復生長。 (二)園藝業(yè) 一是清溝理墑,固堤筑埂,排水降漬。及時組織力量進行清溝理墑,做到溝溝相通,盡快降低田間水位,徹底消除漬害隱患,促進在田園藝作物根系正常生長。 二是中耕松土,培土壅根,增加追肥。雨停后,及時中耕松土,改善土壤通透性,提高根系活力。適當增加追肥(肥料種類以速效肥料為主),促進盡早恢復生長。同時,要結合中耕進行除草、追肥、培土,中耕要求以淺中耕為主,忌深翻以免造成傷根。 三是搶采搶收,及時清園,科學補種。對即將上市的蔬菜、瓜果,要及時搶收,減少損失。災后及時做好田間清園和補種工作,對受暴雨沖擊、受淹的瓜果、蔬菜及時扶正、理藤,洗去葉面污泥,摘除枯死黃葉、病葉、病果;對受災嚴重或絕收的蔬菜田塊,可搶時播種一批速生葉菜,要鼓勵有條件的菜農利用設施進行快速育苗、設施栽培,盡快恢復生產,緩解市場蔬菜短缺,保障供給。但要特別注意控制田間濕度,避免高濕造成爛種。 四是突出安全,檢修設施,防病治蟲。災后一些生產設備設施受損嚴重,險情增多,要及時檢修,以防人身安全事故發(fā)生,特別是一些用電設施、食用菌菇房等。當前田間濕度大、氣候悶熱、作物傷口多、抗性差,極易發(fā)生病蟲害,在保障農產品安全的前提下,采用物理、生物及補藥防治,防止霜霉病、軟腐病、灰霉病等病害的發(fā)生。 (三)漁業(yè) 一是修整池埂。檢查養(yǎng)殖設施,對塌坎、決堤的池塘,用硬土、碎石或用裝入泥土的化纖編織袋,修補重筑,加高、加寬、夯實、加固塘堤,確保塘堤不滲漏。魚塘與外界已通連的地方,應抓緊填塞,也可臨時用防逃網攔嚴,防止養(yǎng)殖水生動物逃逸。 二是檢修設備。對過水的增氧機、發(fā)電機、水泵、飼料加工機等機械設備抓緊拆卸、沖洗、晾干并進行保養(yǎng)和維修,防止發(fā)生意外事故。及時清除進、排水渠的淤泥、雜物,修復交通道路、電力等配套養(yǎng)殖設施,盡快恢復生產。 三是補放苗種。摸清塘中苗種存量情況,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補救措施,種苗損失少的可以少補,損失中等的適當補充或并塘,全部跑光的重新進行放養(yǎng)。堅持大規(guī)格、稀放的原則,以便于水產養(yǎng)殖動物快速生長。 四是調控水質。定期施放生石灰10~15千克/畝,澄清水體、中和酸性、提高pH值,殺滅隨雨水帶入的一些病菌。有條件的可將渾水抽出,換注新水,促進水體上下對流,提高溶氧??啥〞r使用EM菌、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和水質改良劑,降低水體氨氮、亞硝酸鹽、硫化氫含量,改善漁塘水質和底部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,使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/升,pH值控制在7~8之間,氨氮、亞硝酸鹽分別控制在0.2毫克/升以下,硫化氫控制在0.1毫克/升以內。 五是培肥水體。對以養(yǎng)殖鰱、鳙、鯽魚為主的漁塘,水色保持嫩綠色或茶褐色,透明度在20~30厘米左右;對以養(yǎng)殖草、鯉魚為主的漁塘,水色以草綠色或綠褐色為好,透明度在30~40厘米上下;對養(yǎng)殖蝦、蟹為主的池塘,則重點要培育水草和提高透明度,水色呈黃綠色或黃褐色為佳,透明度在40~50厘米之間。 六是科學投喂。常規(guī)魚類要投喂全價配合飼料;青蝦除投喂細顆粒飼料外,還要適當施肥培餌;河蟹要葷、精、青飼料合理搭配。按照“四定”(定時、定質、定位、定量)原則的要求投餌,但日投餌量要根據 “四看”(看天氣、看水質、看水溫、看魚蝦蟹活動及攝食情況)原則酌情增減,保證魚蝦蟹吃飽、吃好,健康快速生長。 七是病害防治。加強巡塘,觀察所養(yǎng)殖水產動物的吃食、生長、蛻殼和活動等情況,發(fā)現異常及時采取對策。要堅持以防為主、防治并舉的方針,在餌料中添加多維、大蒜素、免疫多糖等提高養(yǎng)殖水產動物的免疫力,對已發(fā)生病害的,要及時對癥治療。腐爛的水草、動物尸體要及時撈出,并進行無害化處理。 八是適時銷售。異育銀鯽和“四大家魚”等常規(guī)產品在7月初至7月下旬開始輪捕上市;青蝦可實行經常性的輪捕銷售;翹嘴紅鲌、泥鰍、黃顙魚、烏鱧、甲魚、牛蛙等特種水產品,也應根據市場行情、養(yǎng)殖密度等情況,采取輪捕上市措施。 (四)畜牧業(yè) 一是切實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。對因遭受洪澇災害死亡的畜禽,嚴格按照“四不準一處理”的要求,立即進行無害化處理,防止疫病滋生、流行。要切實加強動物檢疫監(jiān)督,加大產地檢疫、屠宰檢疫監(jiān)管,嚴厲打擊瞞報疫情、逃避檢疫以及販賣病死畜禽等違法行為。 二是及時排澇清理、檢修設施。要盡快排除畜禽舍內的積水,清運墊料、污泥等雜物。對受影響的棚舍進行加固維修,全面檢修供電供水等設施,防止發(fā)生倒塌、觸電等次生事故。 三是切實做好消毒滅源工作。要針對重大動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流行規(guī)律和流行特點,落實消毒措施,對畜禽養(yǎng)殖場和周圍環(huán)境進行徹底消毒,特別是要抓好交通沿線和受澇畜禽養(yǎng)殖場的消毒滅源工作,消除疫情滋生傳播隱患。 四是切實加強飼養(yǎng)管理。要及時清理畜禽糞便,做好通風,保持畜舍衛(wèi)生。要飼喂營養(yǎng)豐富的飼料和清潔的飲水,飼料要少添勤喂,可在飲水中加入電解質多維,增強畜禽抵抗力。達到出欄標準的商品畜禽要盡快出欄,適時淘汰受傷體弱、生產性能差的畜禽,優(yōu)化種群結構,降低飼養(yǎng)成本。 五是切實加強免疫監(jiān)測工作。要結合夏季高溫消毒滅源和集中補免行動,扎實做好受災地區(qū)口蹄疫、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的基礎免疫工作,并加強免疫效果監(jiān)測,對免疫抗體達不到要求的畜禽及時加強免疫,對新補欄的畜禽要及時補免。要進一步加大洪澇災害地區(qū)重大動物疫病、人畜共患病的監(jiān)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力度,嚴格動物疫情報告和舉報疫情核查,發(fā)現疫情要及時報告、依法妥善處理,防止蔓延傳播。 六是切實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。加強疫苗、消毒劑等防疫物資的儲備和管理,組織做好動物防疫急需物資的調運供應。 二、有關要求 (一)加強組織,統籌協調。各地要按照《常州市重大農業(yè)氣象災害突發(fā)事件應急預案(試行)》(常農發(fā)(2016)87號)要求,高度重視當前汛期農業(yè)安全生產工作,切實加強組織領導,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,全面加強統籌協調,做到人員、物資、措施三到位,確保各項洪澇災害防御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。 (二)密切跟蹤,加強調度。密切關注天氣變化,加強與水利、氣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,及時了解掌握當前農業(yè)生產各項工作情況,為領導科學決策服務。各地要充分利用電視、廣播、報紙、互聯網、手機短信等媒體,及時發(fā)布預警信息,增強農民群眾的防范意識。 (三)注重指導,強化服務。要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,圍繞清溝整地、品種結構調整、施肥治蟲、消毒防疫等環(huán)節(jié),指導基層落實農業(yè)生產技術措施。要加強產銷銜接,促進農產品銷售順暢。要加強與農資供應部門的聯系溝通,做好種子、種苗、化肥、農藥等農資產品的調配和供應,保障農業(yè)生產需要。要加強農資市場監(jiān)管,維護農民利益,保障汛期農業(yè)生產工作順利進行。 |